第217章 坐而论道
彼得·舒尔茨看着神采飞扬的乔喻没有吭声。
乔喻则在打了个响指后,随手拿起了一只笔。
嘴里还在殷勤的介绍着:“你可以理解为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最新延伸,我将之命名为乔喻模态空间。它的目标是超越希尔伯特空间的局限,同时在数学上依然保持自洽的框架。”
彼得·舒尔茨皱着眉头问道:“但是在量子力学中,叠加态和纠缠态的描述很依赖线性代数的框架。你怎么绕开这一点?”
乔喻随手在手稿上画了一个曲线,然后展示给彼得·舒尔茨看了一眼。
“看到了这条曲线吗?这就是空间中一个简单的模态路径,但我把它当成是一种从量子初态到末态的映射关系,而不是一组叠加的基态。
这条路径的每一个点,都可以通过模态密度函数来描述量子态的概率分布,而流形的整体拓扑特性会自然地融入叠加和纠缠的效应。”
彼得·舒尔茨瞥了乔喻一眼,大脑则在飞快的思考着。
他震惊于乔喻的野心。同时也在思考着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乔喻说的虽然简单,但很明显,想要做到这一点问题很多。
最简单的,模态路径跟量子态物理演化的映射能否严格对应?
所谓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反应到描述量子态的数学曲线中,就代表着高维度。
毕竟数学跟物理对于维度的解释其实完全不同。物理上一维、两维、三维指的是空间的变化,但数学上的高维度代表的则是函数的参数空间或变量的维数。
简单来说就是数学维度就是各种变量的增加。
要对一个量子系统进行描述,就要引入更多的自由度。
一个系统需要多个独立的变量,包括位置、动量、能量、速度等等,这些变量共同定义一个高维状态空间。这个空间跟物理空间毫不相关。
虽然物理的高维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映射关系转化为数学的变量维度,高维拓扑结构可以描述量子态的复杂性,但需要指出具体的映射方式。
就简单的想一想,彼得·舒尔茨便知道这个系统必然有成吨的问题需要解决。难怪这家伙一直说很忙,压根没时间理他。
于是彼得·舒尔茨摊了摊手,说道:“乔喻,我大概明白你的想法了!我承认,你的想法很先进。也的确很有意义!但这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工作。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求你必须要把所有精力放在我们的合作上。但你应该合理的分配时间。好吧,也许我们还可以双向合作。
这样说不定几年以后,我们的为之努力的项目能够同时做出成果。你的乔喻模态量子空间,我的凝聚态数学,你觉得对吗?”
听完这位的抱怨之后,乔喻很困惑的看向彼得·舒尔茨,说道:“彼得,你说什么几年?开什么玩笑吧?构建一个研究量子力学的空间体系还要研究几年?你的时间这么不值钱么?”
彼得·舒尔茨错愕的看着乔喻,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这个想法不要好几年才能有成果,难道几个月就够了?
“什么意思?”彼得·舒尔茨问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