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一晃经年(下)

唯一的问题是关于量子模拟计算的理论比较深奥,需要完全理解跟掌握乔喻模态空间才能做出相关的东西。

要完全掌握乔喻模态空间,又要从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开始学起。

如果要完全学透广义模态公理体系,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可不是看一、两篇论文,然后觉得自己懂了就行了,他们也是要参加考试的。如果考试不过关甚至还要打道回府。

而且这帮科学家还无话可说,因为乔喻的要求就是这样,并没有厚此薄彼。

经常会有交流,所以他们自然清楚乔喻项目组那些教授们不但也要考核基础知识掌握进度,还要跟上科研进度,不然也要走人,无条件可讲,比他们更累。

下午茶?不存在的……

中午留给了他们一个小时午休时间,还能享受双休假期,甚至让这些老外科学家感受到了温暖跟感动。

因为那些华夏有科研任务的教授,不但连这一小时午休时间都没有,周末还得跟学生开组会,抓进度。

没办法,用他们的话说,每周一的组会是最重要的,乔喻不但会亲自参加,而且必然会详细了解上周的工作进度,没达到要求不但要做检讨,还可能被淘汰。

都特么已经卷疯了!

这种情况让这些国外科学家怎么向国内汇报?真的,他们其实也被带动的够卷了,也开始牺牲周末时间学习,但那些基础的数论,真不是那么好掌握的。

甚至许多人觉得这些基础数学太深奥了,就不该让他们来,而是应该派那些专门搞数学的来才对。

理论指导实践从道理上的确是没毛病,问题是理论太难学了。偏偏又有很多急功近利的人,恨不得他们马上就能把东西吃透,然后把应用做出来……

结果自然就是大家都很难熬。对于这些国外来学习的科学家来说,他们没法诟病华夏这边,毕竟大家都一样的。

所以就只能诟病国内那些恨不得每周都要询问的那些公司大佬们了。

这些高高在上的人就不能尊重一下科学的客观规律?

如果这些理论这么容易就能学会了,乔喻凭什么被学术界称之为千年难得一遇的数学天才?凭什么十七岁拿到菲尔兹奖?

当然这些人中也有些有各种小心思的,甚至还有些人本就带着特殊使命。

但很可惜,他们哪怕想从项目组的教授里套些有用的消息出来也很难。

原因也很简单,整个团队每个人的任务目标都很具体。各自负责各自的一摊事情。

他们也只负责理论方面的研究,具体量子模拟计算实现的进度,都是那些企业的实验室完成,具体数据他们根本接触不到。

所以关于量子模拟计算的话题,成了金融领域不能提起的禁忌。没人知道经过如此长时间的研究,量子模拟计算机的研究已经到哪一步了,更没人知道天基拒止项目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

全球科技最顶级的技术项目,就好像量子领域最出名的那只猫。

时间就在各种纠结中坚定不移的向前走着……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